诗词太姥

标题: (转载)诗学概念400题4 [打印本页]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3-7-2 09:00
标题: (转载)诗学概念400题4
本帖最后由 白雪 于 2013-7-13 12:02 编辑

以议论为诗】古代诗学枉念。原是宋代严羽对于宋诗创作某种不良倾向的概括与批评。语见其《沧浪诗话·诗辨》: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苏诗不仅善于议论,而且嬉笑怒骂,皆能出之以诗。这是针对成功的诗人而言。至于道学家视诗歌为宣传道学理语的工具,佛家作为禅偈理语的诗篇,则从抽象说理、空洞议论方面来把诗歌创作引入魔障。
以才学为诗】古代诗学概念。原是宋代严羽对于宋诗创作的某种不良倾向的概括与批评。江西诗派讲求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无一字无来历,无一韵无出处,使事融会经史,高其骨格,以资标榜。苏轼才学纵横,发而为诗,肆其辨博,自然无所不可,因其博学中洋溢着才气性情。而黄庭坚后,同样以才学为诗,而面目一变。江西诗人,多务使事不问兴致,视读书为作诗,堆砌典实,卖弄学问,玩弄艺术,则违背诗歌吟咏情住的抒情特征,远离形象思维的艺术。读书并不妨碍作诗,读书可以增加间接的生活知识,所以问题不在是否读书,而在如何读法。如杜甫读书破万卷,书为诗用,不为诗累而增其情趣
以文字为诗】古代诗学概念。原是宋代严羽对于宋诗散文化倾向的一种概括与批评。
“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批评了唐代韩愈以文为诗的散文化倾向。在文学史上以文为诗有功有过:开拓诗眠新洞天,增加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如多运用虚词,以散文句式章法入诗,运散人诗以增强诗歌气势等,其功不可没。
以《易》为诗】古代诗学概念。《易》是儒家经典之一,被后世尊为一部探究自然天道、世事人性深层奥秘的著作。明代张蔚然《西园诗麈》云:《易》象幽微,法邻比兴。已经指出《易》与诗歌特点多有一致性。以《易》为诗还指诗歌创作的艺术思维层出无穷,莫定一辙,而诗歌缀词联句、组织意象,又能够幻忽灵动,奇变无迹。又次,以《易》为诗借《易》中阴阳男女交感生物的概念来肯定多言男女情事一类诗歌,从而为他替托意男女或单纯的情诗作辩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诗中有画】与诗学密切相关的古代美学概念。见于宋代苏轼《书摩洁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盛唐诗人王维的字。诗要有意境,而诗的意境与绘画一样,必须具有生动的艺术形象,令人有历历如在目前的感觉。而绘画虽是一种视觉艺术,它运用可见的笔墨,具体地状物写景,描绘形象,以形传神,融形象与感情于一炉,给人以审美愉悦,强调的是画中要有诗般的意境和韵味。
诗为名理】古代诗学概念。语见清毛先舒《青桂堂新咏引》:诗之为物,名理而已。”“谓名教,谓道理、理学,名理也可简称诗为名理之说将儒家肯定的天理人性、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奉为人类最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信仰,视理为诗歌创作的灵魂、核心,起着统摄其他因素的主宰作用。他反对在诗里直接以理言理,提倡理统领情景又从情景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从而使一首诗歌何物非情何情非理,让读者因物而识情,因情以识理
真诗乃在民间】古代诗学概念。意谓民间之诗最富真情实感,能感动人,才称得上真诗。孔子日:礼失而求之野。今真诗乃在民间。又云:诗有六义,比兴要焉。夫文人学子,比兴寡而直率多,何也?出于情寡而工于词多也。在这篇自序中李梦阳引王叔武语阐发了真诗的概念:一、真诗乃是人们生活中感情的自然流露,故称为天地自然之音,它与出自文人的情寡而词工的作品截然不同。二、其艺术表现形式大都是行呫而坐歌此唱而彼和,因此都是富于比兴的,与文人直率之词不同。三、诗之不关乎其雅或俗,古代的真诗在《风》,金元时期则在胡曲。金刘祁在《归潜志》中的一段话:夫诗者,本发其喜怒哀乐之情,如使人读之无所感动,非诗也。……
诗酒文饭】古代诗学概念。以《围炉诗话》记载为详尽。问曰:诗文之界如何?答曰:意岂有二?意同而所以用之者不同,是以诗文体制有异耳。文之词达,诗之词婉。书以道政事,故宜词达;诗以道性情,故宜词婉。意喻之米,饭与酒所同出。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文之措词必副乎意,犹饭之不变米形,啖之则饱也。诗之措词不必副乎意,犹酒之变尽米形,饮之则醉也。文为人事之实用,诏敕、书疏、案牍、记载、辨解,皆实用也。实则安可措词不达,如饭之实用以养生尽年,不可矫揉而为糟也。诗为人事之虚用,永言、播乐,皆虚用也。吴氏诗酒文饭说指出了诗歌与实用性散文表意方式和观读效果的区别,突出了言与意非直接对应的变形关系,从而深刻揭示了诗歌的艺术特征。文章是直接讲述事理,释疑解惑,好比吃饭求饱,延续生命;诗歌抒情述志,陶冶性情,犹如饮酒而醉,忧者以乐,喜者以悲,有不知其所以然者。(
诗舞文步】外国文论家主要着眼于文艺性散文和诗歌的区别,将散文比喻为散步,诗歌比喻为跳舞,这与吴乔诗酒文饭之说异曲同工,适可互补。【文】与诗学有关的美学概念。其内涵综括了一切事物的存在形式及其形式之美,在其自身的历史发展中,具多层次的意义,言其大者,可分为哲学层次、审美层次和文体层次。
文学】与诗学有关的文论概念。古今涵义有变化和不同。在中国古代,文学要义有四,一是泛指文化学术。
二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和一般文化学术的人。《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
三是指官名。汉制,于诸王国,各州郡皆置文学。《史记·儒林列传》: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
四、也指文章或文才。如《文苑传》一样,都是为文章之士立传,所以文学概念的内涵,其义略同于文章,即今天所说的广义的杂文学。大抵儒学本《礼》,荀子是也。史学本《书》与《春秋》,司马迁是也。玄学本《易》,庄子是也。文学本《诗》,屈原是也。后世作者,取涂弗越此矣。。这种文学概念,在当时多称为美术。我们今天将古代的文章笼统地称之文学作品,实际上是枉古从今。杂文学的外延等同于文章纯文学的外延则为以审美为特质的各体文艺样式,如诗、词、戏曲、小说等。总之,文章既是一个审美意蕴十分丰富的范畴,又不是一个纯美的范畴。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文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进步,文章便成了实现政治教化目的的审美形式,甚至可以说是文明人组织社会生活的审美形式了。






欢迎光临 诗词太姥 (http://wdtmsc.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