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太姥
标题: (转载)诗词知识讲谈4 [打印本页]
作者: 白雪 时间: 2013-9-6 06:46
标题: (转载)诗词知识讲谈4
【二】什么叫赋、比、兴?
我们还看这一首诗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起句前分句“风急天高猿啸哀”,用风急,猿啸哀,来渲染悲凉的氛围。其实,猿的啸声本不哀,哀的是作者自己。人的心境不一样,眼里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做 “兴”。兴的作用是渲染和烘托。
起句一般兴起的比较美。“兴”简单的说,其实就是触景生情。看到月,使人思乡 。 看到花好,让你想到美人娇。 看到花落,让你想到美人迟暮。 看到鸳鸯,让你想也如它们一样和你的爱人时时相依。 看到柳,让你想到离别。 那么在你表达思乡前,先写月。在你写美人娇之前,先写花好。在你表达想那个人之前,先写鸳鸯……这就是“兴起”。
都知道诗言志,其实描写景物不是我们的目的,目的是言志,表达我们的感情,描写景物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让我们的情来的自然,来的合理的手段。让我们的情来得不至于那么突如其,来为我们的情筑造一个得以宣泄的窗口。这样我们的情就有了基点,才不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当然,起句也有赋起的。举例: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舍南舍北——这就是赋起,也就是直接叙述。那么何谓赋。赋:就是直言其事。“比”就是比喻哈,这个好理解。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赋”和“比”都是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大家查下汉典,会发现“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把起句这个兴的手法的运用又称为“起兴”或“兴起”,意思一样的。刚才我们说到兴起的作用就是渲染和烘托,简单的说就是创造意境。《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同时“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的作用。因为兴是把两个实际上没有关系的物或者事通过联想,想象的手段联系在一起,所以就显得虚灵微妙。
比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热闹非凡,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一】七律如何起句:
我们先说起句.谢榛在《四溟诗话》卷一里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馀。”“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就是说,你想进入什么主题,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把读者带入你的主题,不要拐弯抹角,不要模棱两可。比如说夏夜,那就直接选取夏夜里的景物写起,别再扯到春风、秋雨了,也别扯什么黄昏、落日、晚霞了,那些都是废话。简单的说:就是跟主题无关的任何一句话,哪怕再美再动人,你也别往这里扯。
第一课我打比方说起句就如生根,根若是虚,芽如何发的出来。没有根,哪来芽。所以起句就如一座大厦的土基,很重要。起句在诗中起的是点题的作用。
起句,如果对仗就称为首联。那么首句对仗与否又是如何安排的呢?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轻松的内容,就选择首句压韵,不对仗;若是严肃的内容,一般采用对仗更合适。不过,七律一般以首句入韵的多。这个看个人安排了,没有强制性规定。一般的情况下,七律的“起”适合平铺而起,淡然而起。
七绝写作与其他近体诗还有所不同,他表现的立体感尤其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说,七绝才是诗,而七律则是文了。不同于五言的是,不论是律还是绝,七言诗的起句一般都是押韵的,目的主要是为诗的韵律感定个基调。其效用相当于音乐上定个音阶,高八度还是低八度,这种比喻是种意会的感觉吧,呵呵。
欢迎光临 诗词太姥 (http://wdtmsc.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