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雪 于 2018-2-21 07:56 编辑
第11法: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如唐杜牧《秋浦途中》:"潇潇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雨岸浦.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宋苏轼《又与景文韵》:"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由开.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如唐白居易《魏王堤》:"花寒勤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有力魏王堤";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如明陆容《题画》:"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顷一归航.何年了却公众事,来趁隐士几日冷".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如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交水为乡,君往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泊何处,海角一望断人肠";明钟顺《清夜闻笛》:"小楼人醉月初斜,归思迢迢隔海涯.短笛谁吹断肠曲,满庭香雪落梅花".
第14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如唐李商隐《无题》:"紫府神仙号宝灯,云浆未饮解成冰.如何雪月接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宋朱熹《之德化宿剧头展,夜闻杜宇》:"王事贤逸只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如何独宿荒山夜,更拥寒裘听子规".
第15法: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如宋项安世《夜雨》:"夜窗疏雨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清何绍基《无园种菜》:"五更风含有精力,浩荡天恩处处匀.菜色青葱真心爱,如何比较到饿民".
|